Welcome! 登入 註冊
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

Advanced

結合民間力量,在地防災社區動起來 [國研院報告 2010-10-15]

結合民間力量,在地防災社區動起來 [國研院報告 2010-10-15]
Source: http://www.narl.org.tw/tw/epaper/section_1/information.php?SECTION_1_ID=39

莫拉克風災期間,國內民間組織所展現的強大行動力,啟發了國研院災防中心進一步擴大民間組織參與推動「防災社區」的構想,並以莫拉克颱風受災的高雄縣茂林鄉多納部落為對象,結合公私部門資源,透過民眾參與方式,進行在地化防災社區的示範操作。而參與本計畫的魯凱族多納部落頭目羅善、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急難救助部主任黃清塗、深耕文化工作坊負責人王貞儒,更在推動過程中,以其行動力帶動在地民眾落實「防災」與「減災」,讓全民防災的行動,真正在地方動起來!

多納部落的頭目羅善表示,莫拉克颱風給了部落一個很大的啟示,那就是人定勝天的觀念必須改變,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很顯然已經超出了族人的想像。他舉例,過去部落裡的老人家們認為 八月是颱風季,但是以今年來說,明明已經八月中了,但是颱風卻還沒有來,現今的氣候的變化已不再是族人用傳統方式可理解的。因此,在多納部落的實際示範中,透過防災機制的建立與一連串的防災訓練後,居民的防災知識因此更為增長,不僅學會簡單的急救觀念,同時也能做好防災任務的分配。


■ 圖1 :確認社區災害風險。

此外,社區內還建置了由兩個貨櫃搭起的「哆啦A夢的神奇百寶屋」,儲備著乾糧、水、醫療器材、繩索、發電機等備用物資,提供部落居民們於災害發生時可應變使用。

事實上,「防災社區」在美日已推動多年(註1),國研院災防中心自921地震後,亦致力發展適合台灣的「防災社區」推動模式與技術,以國研院、國科會歷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,結合學研界、地方政府、民間組織與社區共同投入防救災的行動,藉此凝聚社區共識、提升行動力,並擴大居民參與在地事務的熱忱,強調災害資訊透明化,最重要的是,將防災科技轉變成居民可理解的防災知識,並和在地的社區民共同激盪出在地化的防救災對策,把「防災」與「減災」融入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行動中。那麼當災害來臨時,社區居民便能在第一時間互助自救,如此一來,勢將能減少寶貴性命與財產的損失。

國研院災防中心更選定不同類型的高災害潛勢社區進行實驗計畫,結合相關公部門與學術單位的力量,培訓具專業知識與技術的種子人員,進一步透過種子人員帶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,從認識生活環境、了解災害風險做起,透過對周遭土地的關懷,有效降低災害威脅;當社區民眾未來面臨可能的災害時,能基於在地的防災的經驗與社區網絡,在災害發生前採取有效的整備與避災作為。

「防災社區」不僅活化了防災知識,同時也考量社區災害類型、受災經驗、人口結構、社區組織、文化背景等特性,透過活動設計與教材製作,逐步建立「風險溝通」管道,凝聚民眾減災共識,強化第一線社區的抗災力,進而提升國內整體「抗災」及「耐災」的能量。


■ 圖2 :颱風境況模擬

(註1)「美國聯邦急難救助總署(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, FEMA)於1990年代末期推動「社區緊急應變隊」(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, CERT)與「衝擊計畫」(Project Impact, PI),就是經由模式建立,促使社區事務與個人生活融合,以推動減少社區災害威脅的相關作業,並建立社區內相關資源的夥伴關係,鼓勵由社區主動採取行動來減少災害發生機率,進而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。日本神戶市政府在阪神地震後,亦於1998年起推動「防災福利社區事業計畫」,藉由市民、專業人員、公部門共同合作,並透過既有社會福利組織及人際網路,展開災害防救宣導、教育與訓練,進行防救災計畫的研擬等工作,以提昇組織運作效率、強化地區自主防災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