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! 登入 註冊
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

Advanced

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專題演講:如何成為思想家?-- 孤獨與執著是求知的必經之路

標題: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專題演講:如何成為思想家?
出處:臺大校訊
連結:http://host.cc.ntu.edu.tw/sec/schinfo/schinfo_asp/ShowContent.asp?num=1036&sn=10054

歲末年終除了適合展望新年新氣象,同時也可以是收割知識的季節!臺灣大學
電機系於2010年12月22日,邀請目前任教於哈佛大學、同時是中央研究院院士
的孔祥重教授,蒞臨臺大電機系演講。慕名前來參與講座的臺大師生,讓電機
系演講廳坐無虛席,搶不到座位的聽眾有些席地而坐、有些甚至全程佇足聆
聽,只為親睹孔祥重院士豐沛的學養和學者風采!


成就揚威海外 心繫臺灣發展

孔祥重院士出生於1945年,從小就展現對科學的熱情和天賦,同時也努力不
輟。他大學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,1974年赴美取得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
數學博士學位,曾任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教授、美國哈佛大學資訊科技與
管理博士學程共同主席、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策略會議(SRB)海外專家與科技
顧問、行政院科技顧問。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、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、美國哈
佛大學電腦與電機系蓋茲講座教授、電信國家型計畫顧問,專長為電腦與通訊
系統。他的研究生涯獲獎無數,其陣列式平行處理的學理與技術,更對計算機
科學帶來革命性影響。

儘管長年在國外發展,孔祥重院士仍然長期關心國內的學術與科技發展,經常
返國貢獻所學,精神難能可貴。他曾指導數位臺灣計畫(e-Taiwan)、行動臺
灣計畫(M-Taiwan)、電信國家型計畫、WiMAX發展藍圖、網路通訊國家型計畫
等資通領域重大計畫,對於國內外產業界的發展方向、官方的政策擬定、以及
學術界的知識積累等,都有卓越貢獻。

本次孔祥重院士的演講主題為「如何成為思想家」(how to become a
thinker),希望透過講座和臺大師生分享個人在求學和研究生涯所獲得的各種
心得和體悟。同時他也帶入最前線的科技視野,介紹極具發展潛力的嶄新技術
──「壓縮式感應(暫譯)」(compressive sensing),希望開啟同學們對技
術的新思維。


「壓縮式感應」展望科技新紀元

孔祥重院士首先為臺大師生介紹目前正在急速發展的新興研究領域「壓縮式感
應」(compressive sensing)。孔祥重院士指出,目前的視訊產業中,視訊檔
案是由感光元件(如底片等)接收之後,再經由數位壓縮技術得到影像檔案。
然而,在「壓縮式感應」的技術中,視訊資料在感光元件的接收端就能夠被隨
機取樣,同時壓縮運算,並且能在解碼端經由相對應的反運算獲得視訊資料。

孔祥重院士舉例說明,過去的數位攝影呈像會先透過感光元件構圖,配合JPEG
資料壓縮這兩大步驟,「壓縮式感應」則是希望能在感應的同時就同步執行資
料壓縮。孔祥重院士更進一步指出,若「壓縮式感應」的技術能成功發展,未
來最樂觀的情況將是,攝影時可以不用像現在必須使用動輒數百萬畫素的照相
機,只需要數筆資料就能記錄完整的照片。進而,孔祥重院士也推估,相關研
究的開創性將會像當年的「快速傅立葉轉換」(fast fourier transform)一
樣,徹底顛覆未來的產業發展。他甚至進一步預言,至少需要廿年時間,產學
界才能夠對該領域進行通徹的研究。


以高錕為師期勉學子「高」瞻遠矚

除了針對產學界進行具前瞻性的預言與介紹,孔祥重院士也進一步回顧他個人
的求學和研究生涯,語重心長地和臺大師生分享過往的學習與研究心得。他殷
切期勉臺大學子應該自詡成為「思想家」(become a thinker),而非自甘於
平凡。

孔祥重院士期待同學見賢思齊,他以著名華裔學者、「光纖之父」高錕為例,
指出高錕從小醉心科學,展現驚人的天賦,不但在1966年首度提出光導纖維在
通訊上應用的概念,開發實現光通訊所需的輔助系統,促成今日網際網路的出
現,對當代高速網絡通訊有偉大貢獻,甚至曾經因為在該領域上的傑出表現,
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至高殊榮。

然而高錕的研究動機從來就不囿限於近利,好比他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,
雖然有許多畢業的捷徑,但他卻甘冒風險,選擇挑戰罕為人知的光纖領域發
展,但正是因為高錕的勇氣和遠見,他因此開創了後來的光纖科技。更令人激
賞的是,高錕在成功開發光纖技術後,並不貪圖財富,不但從未申請光纖技術
的專利權牟利,甚至終其一生熱心投入教育事業、提攜後進,為人類社會帶來
巨大貢獻。

透過高錕的人生故事,孔祥重院士期勉臺大學生,應該懷抱如高錕這樣無私而
遠大的理想,在社會大眾心向功利主義、以賺大錢為人生目標之時,必須期許
自己對人類的未來作出正面貢獻,而非急功近利,將目標放在文憑和財富上,
才不枉上天交付給自己的天賦。


拒盲從尋找幫助思考的祕密武器

在學習方法上,孔祥重院士也建議,每個人都應該要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和邏
輯組織的方式,並且根據個人的特性,開發出屬於自己的輔助思考模式,點出
盲目跟從他人的學習之道並非學習的良方。

孔祥重院士以自己的學習和思考方法為例,由於他清楚了解自己在研究和邏輯
組織的過程中,具有依賴圖像思考的特質,因而他在蘋果公司推出i-PAD產品
後,開始善用i-PAD輔助自己的研究與思考,並且透過i-PAD能夠隨時隨地畫
圖、紀錄個人思考邏輯的媒介特性,大幅提升了自己的行事和組織效率。由
此,他期勉同學們也能尋找幫助自己的思考工具和方法,提升研究的速度和品
質。

回顧研究生涯中,在知識和理論上突圍和創新的經驗,孔祥重院士也提醒同
學,靈感來臨的瞬間可能是一生最重要的時刻,不容小覷,故醞釀靈感的過程
應該極力排除所有外務,心無旁騖地把握機會。他甚至風趣地開起自己的玩
笑,說自己最近正因為醉心於新的研究方向和靈感,太過集中心力,無暇剪頭
髮,讓在場同學開懷大笑之餘,見證了孔祥重院士高度執著的研究精神。


孤獨與執著是求知的必經之路

孔祥重院士也進一步提醒同學,在求學和發展的路上,必須能夠忍受孤獨,因
為許多創新的想法都是在絕對的獨立和孤獨中迸發出來的。他以愛因斯坦為
例,指出即使聰明一世的愛因斯坦,在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中,也常常在孤獨中
苦求而無所得,甚至遭遇挫敗。然而卓越的創造力往往都是在這種最孤獨的處
境下開發出來,畢竟正是因為能夠忍受孤獨,愛因斯坦才能造就偉大的知識藍
圖。

最後,孔祥重院士也呼籲同學,切勿蹉跎光陰,應該把握年輕的當下,因為年
輕是求學和做研究最大的本錢。當天前往聆聽孔祥重院士演講的臺大電機系叢
培貴同學在聽完演講後表示,他對於孔祥重院士的研究熱情深感敬佩,因為按
照孔祥重院士的學術地位和成就,他大可以選擇輕輕鬆鬆過生活,不必再經手
第一線的研究工作,但孔祥重院士卻仍然對研究懷抱著熱情和執著,驚人的毅
力讓人佩服。叢培貴同學也回憶,演講過程中,孔祥重院士表示自己最近因為
太熱衷於研究、沒時間剪頭髮的玩笑話,讓人印象深刻,他認為這個玩笑話展
現的正是科學研究者難得的典範。(文:楊乃甄)